33岁联华超市加入商超“调改潮”
作为老牌国资商超,这个1991年开业的上海第一家连锁超市,郑重进入战略转型期,大规模重新梳理和定义新超市。既不 “胖改”,也不“山系(山姆)”,而是“自己改自己”,自我变革,探索商超的“新身份”。
联华股份挂职副总经理唐海莉用“安静”来形容这次调改,不“万众瞩目”,也不 “爆改”,而是循序渐进,除了商品结构,卖场环境,以及店铺服务和运营也是改造重点落地的内容。
9月26日,联华超市第四代转型样板店上海中环世纪联华店调改开业后,截止到10月22日,业绩显著改善。中环店线%顾客都有二次回购。”
按计划,到11月底,联华上海其余23家世纪联华超市,会按上海中环店的样本,完成第一阶段调改,实现“商品结构”的焕新。
联华股份是上海百联集团旗下子公司,有卖场(世纪联华)、标超(联华超市)、便利三个(快客)业态。世纪联华大卖场和联华超市标超是联华股份两大主力业态,两者营收占比超过50%,网点占比接近70%。
从1991年起开店,2020年底,联华推出第二代转型门店,即杭州彩虹城CITYLIFE生活超市店,以疫情为契机,主要将生鲜从散装变为标品。后续第三代版本世纪联华萧山南环店、良渚玉兔GREEH&HEALTH生活超市店等,开出自营烘焙店“麦丝瑞可”与自营寿司档口。2023年新开业的良渚玉鸟店等门店,是联华跟中国美院联手做空间和自有品牌VI设计,第三代门店的品类结构优化和定型,打下了自有战略供应链的基础。
正是基于2020年以来积累的迭代经验和能力 ,联华用90天就构建出世纪联华上海中环店第四代的样本——以实体店为核心的全渠道门店。
在竞争极激烈的上海市场,相比有强烈生鲜超市标签的盒马,以及很像社区便利店的ALDI奥乐齐,联华希望将第四代门店定义为“售卖安全食品、链接生活方式”的超市,强调对家庭生活方式的提案和引导,及数字化技术加持下的运营提效,让我们消费者能“用心过好生活”。
杰白小叮当在大众点评留下世纪联华上海中环店的“逛后感”:“格局紧凑了很多,视线更开阔了。新一版数字化智能购物车能预先清楚自己花了多少钱,蛮方便的。生鲜、熟食,还有现做热食,是一大特色。总的来说很好逛。”
简单干净利落,通道宽敞,标识清晰,体现出联华第四代颜值”的提升,而在商品结构,上海中环店对生鲜、熟食和现做热食的丰富性和体验性做了极大提升。
商品:精简化。从原有的20000 Sku 只留下2600 Sku,增加5200 Sku新品,卖场一共大约8000支Sku。60%新品从原有优质供应链重新组货,再引入新的生鲜供应链,包括优质蛋白质类的牛肉和挪威深海三文鱼、现制寿司和自牌烘焙“麦丝瑞可”等。
调改后的商品结构,体现精选和精简。去掉低效冗余商品,动线更有效率,商品露出效果也增强了,一些原先不动销的品,可以卖得更好。而从消费者视角,商品更全,有了符合新生活需求的商品,不用费力挑选。
以肉类商品为例,大扇的本地品牌猪肉现场分割引来上海阿姨爷叔早早来店排队挑选。对肉类部位“蒙圈”的年轻人,门店也提供了精选优质部位的标品。
第四代门店倡导生活方式,体验提前。但体验模式必须依托好商品,否则,顾客体验后不下单,就成了“鸡肋”。
近两年,联华重点打造并引入了优质生鲜供应链。比如,澳洲直供,谷饲120天以上的自有品牌牛肉,以及与MSC、ASC等多项水产界大咖级认证,全国首家有生食三文鱼加工标准的三文鱼工厂合作。以及,从新西兰直采优质牛奶,全国优质黑猪养殖基地进行黑猪供应合作供货。
“既提供好商品,又帮顾客省钱。这是当前超市在选择商品和开发自有品牌时跟过去的一个本质区别。”联华股份总经理种晓兵提及。关于“商品结构”的调整中,拿回“商品选择”是核心。一是针对联华服务的消费者,选择商品;二用好价格去满足消费者。
在眼下商超们热衷的自有品牌商品上,联华也有布局,在中环店,自有品牌销售目前占比超10%。在联华全国体系,不包括生鲜类商品,自牌销售占比7%到8%。
联华团队把自有品牌视为心智商品和联华新标签。目前,联华已打造了“联华质造:“优飨:”联藕”、“农华”、“优品生活”、“她树”、“一番良品”等自有品牌系列。为了打造联华与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联合开发的自有品牌——“八百里牛”,联华团队专门到澳洲、日本考察,确定优质源头供应链,最终产品从屠宰到入库仅40分钟极速处理,日式标准精细化切割和独立小包装。
场:小型化。世纪联华中环店从原先营业面积10000平缩减到4000平,在唐海莉看来,“4000平的解决方案在上海的机会很大。”经营成本更低,标准化程度和可复制性增强。
第四代门店,联华落地了更多自营现制现售服务,包括自营烘焙店、寿司和牛排现制等。
60%的新商品,涵盖了一线优质品牌、自有品牌及地域性特色商品和门店,包括上海土特产酱菜、 吴山烤禽、华良黑皮馄饨、七宝老街米酒等。
团队:数量不变,专业升级。相比过去,中环店门店人员总数大致没变,但做了大的结构调整。去掉已经不适应业态运营新模式的传统岗位,把1/3员工转到生鲜品类岗,重新招聘了生鲜日料、牛肉分割、烘焙加工的专业人才。
此外,在过往联华百货类商品的积累基础上,第四代世纪联华卖场在百货非食做了调整,从原来品类占比1/3,调整到只有1/10,但精选商品,让超市除生鲜吃喝之外,也有生活方式的灵感和体验,有了生活方式的调性。
在2018年一年中,唐海莉就和采购团队走访200多家工厂,按升级标准把联华百货供应链调了一遍。这些准备,为第四代门店的“美好生活方式”打下底子。
目前,第四代门店的非食百货,要么,品牌专卖店的最新款;要么,是价格拉平线上的大牌小家电或和出口供应商合作的自牌。德龙咖啡机,象印电水壶,都是品类头部品牌。
此前只做出口,在老佛爷百货和国内K11都有专柜的陶艺品牌“JOYYE”,在中环店就售卖有生活与艺术交融气质的手工彩绘瓷器和餐具。
以毛巾为例,联华既提供在伊藤洋华堂售卖、知名日本品牌内野,也和国内头部、专做出口的毛巾厂合作自牌毛巾。
在联华团队看来,精选百货叠加生鲜,有选择性且完整的商品结构,才有机会提供全面的生活解决方案,也会增加实体店的可逛性。
对第四代版门店,“更多强调动销,强调生鲜能力的提升,以及优质客流的改变”。而要实现这些,重点是加入体验和解决方案,为顾客打造一种舒适感的生活方式。“这带有很强的现场、定制化服务,也是构成线下对抗线上的一个关键。”
唐海莉告诉「零售氪星球」,上海中环店作为第四代卖场样本店,已经不把自己定义为大卖场业态,而是“城市生活超市“业态,有几个核心维度将为后续改造焕新门店打样。
“构建形成一盘好的商品结构,是优质供应链领队,带动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边走边改,一直在优化。”商品结构的迭代,代表联华想要引导的生活方式,第一梯队必须要稳,份额要大。
比如,老年消费者爱吃活鲜和猪肉,但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高品质牛肉和三文鱼类等优质蛋白质要成为占比不断的提高的品类。第四代店用强化陈列,现制现烹,以香气和视觉上的冲击,让顾客直观感受新商品的品质,从而,有助于他们打开“新世界大门”。
联华第四代版,不仅提供蔬菜、水果、肉禽等初级农产品,还供应烘焙、熟食、半成品、预制菜等食材和现场堂食的餐饮品类。
在联华团队看来,一家店的可复制,商品供应链只是第一步,熟食、现制等现场运营管理的打磨才是难点。
“运营端的工作,比供应链要复杂得多,所有的服务、营销、体验、订补货、退货管理,以及线上,一整套都叫运营,相当复杂。”
一些现制模块,如三文鱼、即食类寿司与常温标品不同,复杂度更高,要形成sop标准。否则,只有好货,没有好的现场体验和盈利模式,盲目复制徒增损耗。
同时,要把现制服务的师傅培养出来。不论是烘焙店,熟食店,服务和运营能力在中环店定型后,才能被复制到其它门店。比如,三文鱼分割师傅就是超市需要的新专业人才。
在中环店,增加很多试吃台,门店工作人员会以此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特色和食用的方式、适宜人群等卖点,而不是叫卖促销。类似什么样的牛排适合小孩,牛排如何煎制更美味......这样,好商品更易被合适客群买到,增加复购。
唐海莉注意到,在上海中环店,“已经有几个顾客认准了我们这位现场烹饪(牛排)的师傅,他早晚班都知道,这也就形成了复购。”
目前,联华超市设计了一套标准化基础改造模版,包括商圈调研、业态定位、品类规划、空间规划、品类角色、品类结构、单品规划、空间设计、施工落地及样板店焕新10个动作,助推批量化复制。
通过对商品结构、陈列布局、服务体验等梳理优化,目前,除了大卖场,联华超市还区分出3种更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的人偏好的标准超市新门店模型。经营面积大于600平方米的社区型“大店”;门店小于600平方米的社区型小店以及主营高端休闲品类的流量型门店。惠南店、大沽店和威宁店作为3家样板店,已完成焕新。
第一,并非改造一家店,而是探索联华全业态升级。以第四代实体店为核心,强调实体店自己的解决方案,对家庭生活方式的引导。
第二,联华人“自己改自己”。经过第二代、第三代再到第四代,在商品,服务,动线和氛围设计上都在不断迭代,借鉴同业,甚至餐饮类非同业。
第三,第一步的改造目标,主要是“商品结构”。从供应链端改变,联华了解顾客,为顾客选择商品,自主选择商品,这是改的一个核心。
“核心是以联华为主导选择商品,通过商品跟顾客交互,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从而,决策联华的供应链。”所谓回归零售本质,就是把消费的人的声音和需求传递给供应商、传递给生产厂商,作为零售商要真正传递消费者的声音。
联华超市首批24家门店的“商品焕新”,是调改第一阶段,11月底结束。下一步是门店焕新,落地在2025年春节前后,包括促销活动,不会单纯价格促销,更多是生活提案方式凸显;2025年到2026年,联华超市会依据商品和门店的双新战略,摸索确立商超业态的“新身份”。
调改过程是持续的,唐海莉说,“零售是每天需要进步的,每天都有顾客来,今天收到的反馈明天就可以改进,明天就会更好。”
比如, “去KA化,是不是超市转型发展的复兴之钥?”在联华的管理层看来,眼下的商超与品牌保持KA关系,可以为更多定制商品赋能。
种晓兵强调,“我们在思考去KA化是否属于传统超市的唯一出路。现阶段认为,去KA化不意味着产品去KA化。KA模式应该转换为KA关系,我们依然是供应商的关键客户,但要重新掌控对卖场、商品的自主权。”
此外,是线上更便宜还是线下更实惠?也是联华的思考问题。线上运营的关键是,会决定调改想要争取的年轻一代消费者。
在一些行业观察者看来,商超调改的难度在于,彻底跳出旧认知,革新组织架构,构建新能力,包括洞察消费趋势,构建差异化的商品力和更高运营能力。
知名零售专家顾国建认为,“目前在中国零售企业的上市公司中掀起的变革浪潮是好事,但是否可持续,取决于能否建立长效的可持续机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