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好好爱着长大的孩子有多能打?我们找到了迷倒小红书妈妈们的神仙家庭……
前段时间,小红书一条“20多年前我爸妈结完婚就一起来美国留学了”的分享刚发布就获得了几万个小红心。
“他们都好爱好爱我啊!今天突然好想他们” “我妈很喜欢去cvs打印各种相册记录我,到现在我们家里有个专门的书架放各种相册” “我爸则是从我出生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每天健身陪我到老,到现在快二十年了几乎每天都是8km+跑步” ……
在评论里,除了各种羡慕“我以为这样的家庭只存在于电影里。” “三个人齐心协力的感觉真的很好!”,还有不少妈妈过来追着问:博主的父母到底是一对怎样的神仙父母?
这个被妈妈们追着“取经”的博主Isabella,还是个19岁的姑娘,正在美国康州一所知名文理学院学习生物专业,刚度过大一。
在充满爱意的文字间,很难看出,其实她几天前才解决了一个烦。我联系上Isabella时,她正住在临时找的公寓中。原本计划5月初回国,谁曾想旅行证拖了一个多月都没能办好,眼看着宿舍要在假期关闭,她只好四处寻找临时住处。
换做别人,可能这时候就该嘟嘟囔囔抱怨了。但是Isabella只是短暂地感慨了一下“美漂一族好孤单啊~”,之后就迅速适应了新状态——一边等待理结果,一边享受独居的假期。在忙碌之余,也会有感而发地分享自己的瞬间。
Isabella超有爱的家庭氛围无疑是吸引妈妈们的最主要的原因,但她本身处变不惊的气质,在这个焦虑成疾的时代更是戳到家长的心尖上了。
当我问起这些家长的疑惑时,Isabella最先想到的是一个生活小细节:“从小到大,我们家都有morning kiss, goodbye kiss,爸爸和妈妈也常常对我说‘我爱你’,到现在也是这样。这让我一直都有很强的安全感。”
看起来总是云淡风轻的Isabella,并不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从小到大,光是学业上,她就经历过几次不小的风波:
10岁回国时,中文水平垫底,做作业都很费劲;到了中考前,一直学得不错的历史竟然偏科到倒数;进入重点高中以后,又在人际关系和学业上遇到双重压力……
不过,多亏了爸爸和妈妈给她的底气,支撑着她迈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如今,在美国求学的她也不是万事如意。但她总能泰然处之,甚至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淡定和感悟。究其原因,Isabella说,因为爸爸和妈妈教会了她关键的一个字,那就是“稳”。
这种“稳”,首先就体现在学业上。虽然Isabella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不错的学校,但也不是在成绩上一路开挂,相反,她还有过几次班级倒数的经历。
可不管是何时,对待分数,爸爸和妈妈从来就没表现出急躁。比起父母站在身后鞭策孩子,他们一家更像是划着同一艘船,齐心协力前进。
10岁那年,爸爸和妈妈出于工作考虑,带Isabella从美国回到南京。她遇到了第一个坎:国内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国有很大差距,不再有体操馆、溜冰场,她甚至用不惯蹲厕。更难的是她的中文水平,只能听懂,但不会说也不会写,能够说是大字不识一个。
这可能是爸爸和妈妈为数不多的“失算”。“我估计他们是觉得反正自己是中国人,我早晚会学会的,只在回国前三个月突击了一下我的中文。” Isabella说。
但临时抱佛脚显然没什么作用。回国重读二年级,班级语文均分90,她只能得30分,这还是老师好心提示了她答案。
补习语文迫在眉睫,工作繁忙的爸爸和妈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姥姥姥爷。于是,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每天晚饭前是Isabella的“魔鬼训练”:
练习三遍古诗字帖,一边背古诗,一边练习正楷,暑假也不间断;预复习课文时,每遇到一个生词,姥姥姥爷都会从拼音教她认读;学校听写每周一次,家里是每天一次,数学应用题也被当成阅读材料……
姥姥姥爷的要求很严格,开始那一段时间,Isabella在考试前甚至会紧张到哆嗦。当然,Isabella只能从妈妈那儿听说这些事了,她自己对此已经全然没有印象。留在她印象中的,都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
每天晚饭,一家五口人坐在一起,Isabella总是迫不及待地跟爸爸和妈妈分享学校发生的新闻,展示自己新学会的词,每天的小进步都会得到爸爸和妈妈的“好厉害”“真棒呀”的夸奖。 所以就算是当着姥姥姥爷的面,她也不害怕和爸爸和妈妈“告状”,说二老对自己太严格了。知道女儿是在撒娇,妈妈也会附和:“就是!我小时候姥姥也这么严格!” 每次出门,父母还会把点餐、问路这样的小任务交给Isabella,让她大胆地用中文交流,回头再给她大拇指鼓励。
就这样,一家人帮着Isabella把中文这个大骨头给啃了下来。到三年级,她已经从“只会2加两点写飞字”,成长到了平时可以免考语文。
就算是真到了要计较分数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的态度也是“毛病可以挑,但也从来不吝惜夸奖”。
中考这第二道坎就是这样。初三时,Isabella的历史逐渐滑落到了班级倒数。中考在即,班主任把分数倒数的几个孩子情况发到群里,督促家长鞭策孩子。
出人意料的是,即使如此,爸爸和妈妈也没有耳提面命地催着赶着Isabella补历史。他们了解女儿已经很努力了,还给Isabella分析,说她至少其他科目都学得挺好,就算历史真补不起来也不会去很差的学校。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女儿,学习这件事,尽人事,听天命。
倒是Isabella自己更紧张。在挣扎奋斗了一段时间以后,才终于释然:“就像爸爸和妈妈说的,进了好学校,跟不上也难受,在差一点的学校做鸡头也蛮好。”
Isabella对爸爸和妈妈参加家长会的趣事还记忆犹新。每次妈妈都开开心心地去,说就想听老师夸夸自己女儿;爸爸第一次参加,回家倒是先吐槽起其他家长,“一直在奋笔疾书,不知记些什么”。
“每次看爸妈生活特别自在,我就感觉真没必要为了一点小荣誉,给自己制造很大的压力。”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微笑起来。
在Isabella收到的私信中,还有不少问题集中在情绪管理上。而她在这方面,也确实很稳,这也离不开爸爸和妈妈生活态度的耳濡目染。
“虽然爸爸和妈妈有时也会跟我抱怨工作上的不愉快,但是很快就能投入到生活中去。”比起纠结不顺心的事,他们总是能在各种生活细节中找到情趣。Isabella家里,至今还保留着家人一起参与活动的习惯。
比如酷爱摄影的妈妈在美国时,就会随手拍照和录视频。Isabella出生后,就成了妈妈摄影的主角,妈妈还会分门别类地做成相册:舞蹈主题相册里,收录了Isabella学习舞蹈时试衣、上课、表演彩排的照片;Library相册里,都是Isabella读书的抓拍照。
随着Isabella长大,虽然照片少了,但是每年的回顾相册一本都不少,除了妈妈拍的Isabella,也渐渐加入了Isabella自己拍的照片,每一张下面都会有妈妈手写的说明。
再说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爸爸,竟是个情感细腻的电影迷。Isabella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知道每周六是和爸爸去电影院的日子。长大以后,父女两个在日常结束锻炼后,或者周末,也总会坐下来一起看对方推荐的电影。
“我还记得看《星际穿越》的时候,最后一幕爸爸从其他维度回来,看见闺女已经老了很多,我们俩都哭了很久。”
遇到各种假期,爸爸和妈妈也总会给Isabella准备应景的礼物。春节是红色的衣服,圣诞节有圣诞袜,万圣节爸爸和妈妈还会做蜘蛛主题的纸杯蛋糕。Isabella旅游时,看到了漂亮的小酒瓶,或者是有机蔬菜籽,也会想到这是妈妈和爸爸喜欢的,一定要买回去送给他们。
现在想起来,这些亲子时光不仅为生活增添了乐趣,也成为了Isabella很重要的精神力量源泉。
高中时代的一件事令Isabella印象格外深刻。那时,她身在体制内高中,因为保送渠道里没有自己感兴趣的生物专业,就打算走美本留学。班上很多同学也同样计划留学,对他们来说,高中成绩单至关重要。
可是有一天,一位关系亲密的同学偷偷告诉Isabella,有不少同学的分数其实都找老师改高了。“怎么能有这种事?!”得知真相的她愤懑不已,回家就告诉了父母,“我还真以为他们特别厉害呢!”
虽然父母让她别管别人,可是她就是这不公平现象的局中人,怎么能咽下这口气?自己花了十分的努力才拿到九十一二分,有人不用努力就能拿九十七八分,平时成绩的差距一下子就拉大了。她还为此哭了好一阵。
但哭终究解决不了问题,最后还是父母解开了她的心结,她把妈妈的分析听进去了:“大家都有不同的方式去变得更优秀,有人靠关系、靠改分,我们家就靠自己本本分分努力。就算去举报人家,很可能也是费力不讨好,还是先管好自己。”
那什么叫“管好自己”?Isabella用妈妈从小教导自己的话来解释——生活嘛,不要总是期待别人会为你改变,觉得别人必须对你的努力做出回应,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到价值。
从自己做的事里找到价值,那Isabella就感觉自己很独特了。从小学时起,妈妈就带着她参与公益。通过妈妈的牵线搭桥,她和安徽金寨几个需要资助的家庭的孩子从始至终保持着联系。每年夏天、冬天来临前,她都会给对方寄去用尽心思挑选的衣物;初中暑假,她也实地去探访,和孩子们交流学习心得,一起画画,一起玩。
那边的孩子也一直给她带来新消息。第一张明信片上,他们用歪歪扭扭的字感谢Isabella的捐助;后来能顺畅地写下自己最近的学习生活、学校变化;再后来,明信片变成了更方便的QQ、微信,他们说想考南京的大学,去看看Isabella的家乡。
Isabella明白,这几个安徽朋友的生活越变越好,有很多原因,自己的帮助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但这样也足以给她许多力量,分数是一时的,可帮助别人,给予双方的温暖却是长久的。这也是怎么回事她至今仍在坚持做公益,也把坚持做好事,作为应对坏情绪的方法。
至于申请大学的分数,Isabella决定还是要诚实面对自己,如果高中成绩单有不足,那就用其他内容来验证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她在爸爸和妈妈的帮助下,选修了好几门感兴趣的AP课,用不错的AP成绩,给自己的分数风波画上了句号。
回过头想想,Isabella也感到疑惑:“改分有什么用呢?或许仅仅是为了高中生的虚荣心吧。”能帮助她应对坏情绪的,还是和爸爸和妈妈相处的时光,还有主动帮助别人的善意。
说完了学业和情绪管理,Isabella还有一个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那就是对各种意外状况也完全hold得住。她这种潇洒的风格,还要归功于父母从小给她的安全感。
Isabella记得,刚回国那一段时间,妈妈找工作不是很顺利。“我妈妈受不了朝九晚五的那种工作,上班一个月,差点和老板打起来。”最终,妈妈没选委屈自己,而是辞职后,自己开创事业。
但就是这样受不了朝九晚五的妈妈,会在她上学时,每天早上六点准备好不重样的早餐。爸爸是相同,听到女儿随口提到想吃三文鱼,就买了一箱回家,一周七天变着花样做。
Isabella的回答倒是很轻松:“一开始会有一点。但是爸爸和妈妈很早就告诉我,他们是因为爱我才做这些,不是为了我考高分,找好工作赚钱这些回报。所以,我知道不管我做什么,他们都会一样爱我。”
她还清楚地记得,当自己在纠结是走高考,还是美本申请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给她分享了身边人的很多升学案例。末了,他们说道:“女儿,就算你要花八年时间做出决定,我们也会等你、支持你的。”
不过更多时候,事情都不会走到最糟的地步,因为在Isabella看来,事情不管怎么发展,总会有对自己有利的那面。这样的思考模式,跟爸爸如出一辙。“他看人总是看到最好的那一面,感觉不管遇到多大的事,都是笑一笑就过去了。”
曾有一次,爸爸的手机、电脑都被小偷盗走。得知情况后,Isabella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小偷怎么这么坏,希望他赶紧进监狱。”
可是爸爸反而教导她不能诅咒人家。“万一这个小偷也是一个特别爱女儿的爸爸呢?也许他仅仅是为了让女儿的生活好一点才偷东西。”虽然这样的说法显得特别老好人,但Isabella受到的触动却是真实的。
在高中一段纠结的人际关系里,爸爸这种积极的思维方法,和父母兜底的安全感,让Isabella得到了良好结局。
那是一位控制欲很强的同学,一次结伴旅行,按照计划,Isabella和这位同学要先坐飞机去成都,为小团队探探路。不知是不是临行前看多了飞机失事的新闻,这位同学忽然怎么也不愿意坐飞机,希望Isabella能陪自己一起坐高铁。
从飞机换高铁,不仅时间成本成倍增加,还会有退票的手续费。Isabella也不想平白无故承担这些损失。直接拒绝无果后,同学的妈妈晚上竟打了十几通电话,想让她改变主意。
这已经不是她们的第一次矛盾了。同学妈妈也同样是个强势的人,有时同学母女吵架,Isabella和妈妈还得半被迫着当传声筒和调解人。Isabella还注意到,虽然妈妈一直很温柔,但每当她感觉到对方言语中的控制感,也会直接告诉对方,“不要命令我为你做事”。长此以往,同学妈妈找她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这让Isabella有了不少希望,没有人愿意在关系中一直妥协。所以,她最终选择了强硬地拒绝,自己坐飞机前往目的地。事后,她害怕的结果根本就没有发生,她和同学的关系虽然变得平淡但也没有破裂,这样的结果于双方恰到好处。
这段经历也为Isabella打开了一扇门,她也更加习惯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种种意外状况。不过要说遗憾的事,那也是有的。
就说大一这一年,她早早就开始为之后的专业发展、实习做准备。原本计划着要在教授面前多刷刷存在感,为自己积累人脉,可特别不巧的是选修课只选到了几百人的大课。教授上完课就不见踪影,发去的邮件也大都石沉大海。另一边,自己看中的实习岗位又必须要有教授的推荐信,最终也只得作罢。
但意外也会有反转。在她计划暑假回国以后,发现原本想去实习的公司在家乡南京也设有分部,便尝试给分部投简历,没想到竟然顺利通过。如今,她也已经回到国内,期待在大学的第一个夏天开始自己的实习。
从小红书的分享,到我们深聊,都可以感觉到Isabella身上始终有一种朝气,有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
虽然曾经也有焦虑和苦恼,但爸爸和妈妈的爱给了她的面对一切的勇气。就在她忙于实习的当下,爸爸和妈妈还会抽空来接她下班,看到她喜欢吃的芝士蛋糕,还会拍照问她要不要来一块。一家人的纽带强烈得清晰可辨。
也难怪Isabella 会说:“虽然我年纪比较小,这十几年也没遇到过什么大风大浪,但是一想到我爸妈那么爱我,说永远支持我,我就觉得眼前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