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17 10:30:01 | 作者: 产品中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5周年。75载栉风沐雨,75载春华秋实。回首往昔,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历史镌刻辉煌,时间见证不凡。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系莘庄镇特别推出“燃情岁月”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专访,围绕交通、文化、生活等话题,建立起两代人的沟通桥梁,共同讲述75年来莘庄的发展巨变。本期,我们邀请到60后和90后两位“手艺人”,分享各自与莘庄钩针编结的那些故事。
“一个线团,一根钩针,在我的手里‘飞快’地转动,慢慢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手工艺品,自豪感油然而生。教授学生时,看着莘庄的传统非遗技艺后继有人,更是无比高兴和兴奋,我们莘庄做到了传承有序。”
自我有记忆以来,身边的奶奶嬢嬢都会钩针这门手艺。只要是妇女,几乎人手一根钩针。不论是闲暇时候或者平时聊天社交,还是看电影、走亲戚,基本上家家户户、房前门后、田间地头都能看到钩针的身影。而且钩针可以一边钩织,一边交流学习,也可以聊聊家常增进感情,在当时是一个很特别的社交途径。
如果说以前的我只是拿钩针编结当作兴趣爱好,那么后来跟随钩针编结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金龙华系统学习这门手艺,我才渐渐领会到其中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莘庄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对我而言,教授莘庄钩针编结也是一次新奇的体验——我的身份从“学生”转换为“老师”。在教授技艺的过程中,应该要依据学员们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我不仅要讲解基本的编织技巧和方法,还要引导学员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学员的热情和专注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钩针编结技艺的决心。
如今,莘庄钩针编结技艺不单单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通过教授莘庄钩针编结,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技艺,同时也为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当我完成一个作品时,我都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和自豪。这种成就感不仅来自于作品的美丽和精致,更来自于我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和投入。这种创作的乐趣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和享受其中的每一个瞬间。”
从我有记忆以来,就认识了钩针编结这门技术,因为退休后的奶奶在家门口支了一个钩针的小摊。只要我在家,奶奶就会带我到小摊上玩,大一点的时候还会帮奶奶绕线,做一些钩针编结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次接触钩针编结是在小学二、三年级,那时觉得钩针编结好神奇,只要动动手就能把散着的毛线变成可以穿的衣服。即使当时我连钩针都拿不稳,我还是缠着奶奶教我针法,依葫芦画瓢般学会了短针的技巧。但那个年纪正是小孩子贪玩的年纪,所以没过几天我便放弃了。
要说正式接触钩针编结,那应该是高中毕业后。那时,我在给同学们准备毕业礼物,正好看到网上有玩偶钩织的教程,于是买了毛线和棉花跟着视频把玩偶做了出来。经历这一次的成功,我慢慢感受到用毛线一点一点把东西钩织出来的成就感。于是,我开始购入各种材质的毛线,学着认识钩针编结的型号、各种针法和品牌,甚至也接触到用棒针做围巾,不过接触最多的还是钩针编结。
去年,团子钩织在网络上特别火,我跟着网上教程尝试自学,从只能看得懂教学视频到现在能看得懂大部分的图纸,从只会钩普通的短针、中长针、长针、长长针到现在的爆米花针、狗牙拉针、枣形针、阿富汗针法等多种针法,在学习钩针编结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上海市民夜校关于钩针编结的课程,既是希望能借此机会更专业地接触钩针编结这门技艺,加强自身的钩针能力,同时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钩针变成现实。
对我来说,学习莘庄钩针编织技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莘庄钩针编织技艺的细腻和精致让我感到又新奇又美丽,每一针、每一线都需要精心地编织和打磨,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老师的悉心教授让我感受到她们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感受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我也看到了这门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创新,老师将其与现代设计、时尚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学习莘庄钩针编织技艺还让我体会到专注的魅力。在编织的过程中,我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练习和琢磨,才能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精髓。学习的过程也在不断体会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每当我完成一个作品时,我都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和自豪。这种成就感不仅来自于作品的美丽和精致,更来自于我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和投入。这种创作的乐趣也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和享受其中的每一个瞬间。
从技能到技艺,从爱好到热爱,两代人的对话,从手到心,静默交接,两代人的身影渐渐重叠。传承与新生,就在一针一线间穿越时空,交织而成。
据悉,新中国成立后,莘庄钩针编结因时事几兴几落,本地妇女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小扎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钩针编结收入成为一个家庭相对可靠的经济来源。甚至到上世纪80年代,在莘庄最辉煌时期曾有多达13万人靠此谋生。遗憾的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钩针编结业作为地方产业迅速衰落,曾经仅剩下百余人会这门技艺,且多数已是高龄老人,面临失传。
直至2007年5月,钩针编结技艺成功申报上海市级非遗。2009年5月,莘庄钩针编结技艺被列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同年10月,莘庄钩针编结技艺传承基地“莘庄钩针编结坊”落成开馆,莘庄钩针编结在新时期的传承展开了新面貌。
如今,莘庄镇出品的非遗钩针编织作品不仅多次亮相大型博览会,更跨入文化传承的“新赛道”,开启跨界合作,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现代时尚相结合,赋予传统时代活力。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也在学习钩针编结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莘庄这座小镇的独特魅力。